本文目录
防雷电安全知识内容
由于雷雨季节的来到,了解防雷电安全知识可以提高学生防雷电意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加强雷电预防意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并且深入学习雷电基础知识,将受益一生!以下就是我整理的防雷电安全教育资料,以供参考。
防雷电安全教育宣传知识
一、雷电的产生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经过运动,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重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下部(一般为负电荷),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轻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上部(一般为正电荷)。这样,同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其强大的电场击穿时,就形成“云间放电”(即闪电)。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凸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雷电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
二、雷电的破坏
1,直击雷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感应雷破坏
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3,静电感应雷
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将会在金属导线上感应出被电场束缚的正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严格说是大大减弱),那么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
4,电磁感应雷
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由于避雷针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机会反倒增加,内部设备遭感应雷危害的机会和程度一般来说是增加了,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避雷针引下线通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接地体一定要处于低阻抗状态。
三、防雷安全常识
1、当在外旅游身处旷野遇雷雨时,穿雨衣比打伞更安全。当看见闪电后立即听到雷声,说明正处在近雷暴的环境中,不要飞跑狂奔,雷电剧烈时应立即下蹲低打雨伞两脚并拢,待到雷声逐渐远去,才可迅速寻找安全的场所避雨。
2,不要在树下躲雨。
当旅行在外,雷雨来临而旁边又有大树,一般人很自然地会跑到树底下躲雨。殊不知,虽然躲了雨却惹来了雷祸,在树下被雷击死的事故经常发生。
3、雷暴天气时,在海里、河边游泳易招雷击。
4、当在外旅游遇到雷暴天气避雨时,一定要留意避雨的亭子是否有防雷装置也就是常说的“避雷针”,方可避雨。
四、雷电伤人的四种方式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1. 直接雷击: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部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人因此而遭到雷击,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甚至死亡。
2. 接触电压:当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如高的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泄放下来时,强大的雷电电流,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发生触电事故。
3. 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一般情况下,电流是最容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的。人体的电阻很小,如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袭击。
4. 跨步电压: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场。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就低。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
雷电喜欢袭击的对象
据防雷工作者介绍,整个地球上每秒钟平均有100个闪电落地,大量雷击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雷击有明显的选择性。受雷击可能性较大的物体有:高大和突出的建筑物,容易导电的物体,潮湿地带以及容易导电的地层等。此外,收音机天线、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金属突出物,如旗杆等也较易被雷击。在各种典型的雷击事件中,就发生过雷电通过这些东西致人伤亡,烧毁家具、被褥,烧毁电器设备和电线线路,更为严重的甚至烧毁房屋,造成重大事故。
防雷电的措施
雷电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采取正确的防雷措施,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人在户外,就应尽快躲到有遮蔽的安全地方,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施。如果衣服被淋湿,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金属支杆,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千万不要站在大树、高塔、广告牌下躲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等保持3 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同时,尽量避免在空旷地带躲避雷雨,实在没有办法,应尽量降低身体凸出地面的高度。也不要几个人拥挤成堆,人与人不要相互接触,以防电流互相传导。雷雨天气一定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要把锄头等带金属的东西扛在肩上,女士最好拿下头上佩带的金属发夹等物件。雷雨天气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人在房内,就要注意关好门窗,避免因室内湿度大引起导电效应而发生雷击灾害。尽量拔掉电器设备的电源、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网络线等进出室内的金属线缆,不要使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躲避在车内时,应关好车门。
猜你感兴趣:
1.防雷电安全知识资料
2.防雷电安全知识讲座稿
3.防雷防电安全教育知识
4.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5.防雷电安全知识培训
夏季如何防雷电
夏天到了,每年人畜被雷击的事件时有发生,为增强防雷自护能力,下面就是懂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雷电安全方面的常识,供大家参考。
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一、户内防雷须知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9、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二、户外避雷须知
1、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2、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3、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4、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5、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6、在户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7、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锄头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
9、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10、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防雷电安全常识1、要关闭电视、音响、影碟机、电脑等由室外引入信号纹的室内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及信号线路;尽量不要打手机电话。
2、如发现电气设备被雷电烧坏时,应赶快将电源切断,并找电工检查修理。在无法判断它是不是停电时,应看作是有电,在通知电工检查处理的同时,要看好现场,不要让人或牲畜接近,应保持8米以上的距离。
3、不要在家洗淋浴,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装在屋顶,又处在直击雷保护范围之外的更要特别注意。
4、坐在车厢里是安全的,千万不要在雷电发生时下车,那是十分危险的。
5、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
6、在户外要立即寻找躲蔽场所,不要进没有防雷措施的孤立棚舍或岗亭躲雨,装有避雷针的混凝土建筑物是避雷的好场所。
7、不要在树下避雨,特别是空旷环境中的树木,因其极可能成为雷电放电的通路;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如塔等)旁边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阴湿的老建筑物(如古庙等)旁避雨;不要在铁轨上行走;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8、如果处在野外无处躲避,雷雨交加时要立即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身体体积和接地面积。手中如果有金属物品(如金属杆的雨伞、铁器皿、铁锹等),要迅速放到较远的地方。
防雷电注意事项一、雷电是什么?
雷电(闪电)最大气中发生的激烈放电现象,通常在雷雨云(积雨云)情况下出现。闪电按其发生的位置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空闪电和云地闪电。云地闪电放电时会形成激烈的各类效应,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二、室内、室外如何防雷?
1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汽车是汽车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
2应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3在空旷的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金属工具等物品扛在肩上。
4不宜骑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打雷是切勿狂奔。
5打雷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上网,看电视等要随时要把线路拔开。
6不要触摸或靠近门窗或站在电灯下。
虫草采挖期间防雷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在山上采挖虫草期间,最好不要携带通讯设备和金属物品;当遇到雷暴天气时。要及时将手里的工具和金属物品放至远离群众处,寻找合适的避雷场所。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往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手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
猜你感兴趣:
1.预防雷电的安全知识大全
2.防雷电安全知识
3.防雷电安全知识资料
4.防雷电暴雨安全知识
5.防雷电安全知识讲座
6.防雷安全知识
防雷电的知识有哪些
防雷电的知识:
1.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
不要继续在楼顶等建筑物顶部玩耍,也不能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大树下避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2.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
在河里、湖泊、海滨游泳,在河边洗衣服、钓鱼、玩耍等都是很危险的。
3.不要快速移动
雷雨中最好不要奔跑,更不适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在雷雨中快速移动容易遭雷击。
4.远离金属物质
在雨中走时,不能撑铁柄雨伞,手拿铁等金属类的玩具最好收起来;避雨的时候要观察周围是否有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或电力设备,不宜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
5.不能玩手机
雷雨天气告诫孩子不能玩手机。尽量别拨打或接听电话,家里的座机也避免使用,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雨中听歌也是不对的。
6.雷雨天气注意穿鞋
在雷雨天气赤脚行走或避雨,会加大了被雷击的可能性。贪玩的孩子应该立即穿上鞋子,或者在脚底垫上塑料等绝缘体。
7.不要淋浴洗澡
行雷闪电时不宜淋浴洗澡,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住高层的,还要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告诫孩子不要把头或手伸出户外,更不要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
防雷电安全知识10条
防雷电安全知识:1、在室内立即关闭电视、电脑;2、尽可能拔掉一切电源插头;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4、尽量不使用花洒冲凉;5、关好门窗;6、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7、可以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8、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9、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10、谨防陈旧老化或破损电线漏电。
1、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2、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险。
3、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的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就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在室外的话,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不要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3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6、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7、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洗衣服、钓鱼、游泳、玩耍,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速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
8、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以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
9、在雷雨天气来临之前,应及时更换陈旧老化或破损电线,谨防挂落、漏电等意外伤及人身安全。
10、在室内立即关闭电视、电脑;
以上就是关于防雷电知识,防雷电安全知识内容的全部内容,以及防雷电知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ngyan/10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