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清明节踏青寓意着什么?
导读:清明节始于周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原先就是一个传统文化节日,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不仅有假期安排还有高速免费通行时间。清明节习俗颇多,踏青就是其中一项习俗,那么你知道清明节踏青的寓意是什么?清明节踏青象征着什么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1、表达哀思
无论是否相信有来生、来世、冥界、天堂,人人都会因亲人去世而悲伤惋惜,同时希望去世的亲人真有灵魂,在“阴间”生活幸福。人们对于已逝亲人的怀念之情,在清明节扫墓活动中宣泄出来,有利于身心健康。唐代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动形象写出了人们在清明节缅怀先人、表达哀思的情景。
2、踏青赏景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勃,山野翠绿。《岁时百问》有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个时节,外出扫墓,到大自然里走动走动,赏心悦目,是一次很好的春游锻炼活动。古人就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体育活动的习俗。古时候,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每到“踏青”这一天,都市之人无论贫富,都要到郊外省坟、祭祖、踏青。有条件的文人雅士则“春郊驰马”,游乐赏景,韵诗作对。宋人欧阳修有词云:“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阮郎归踏青》)。宋人吴惟信词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苏堤清明即事》)
3、言传身教,传习孝道
扫墓活动可以培养后人对长辈的孝敬之心和对已逝先人的尊敬怀念之情。在一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上中旬要举行接祖先回阳世家里探亲的仪式,七月初期接回家,七月十四、十五送祖先回“阴间”。民间有云:“年年有个七月半,前人做给后人看。”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后人不要忘记先人之苦、先人之功、先人之德。清明节扫墓,一般要带上孩子,也有这个意义。许多孩子,通过扫墓这个活动,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
4、家人团聚
趁清明扫墓之机,家人亲友团聚一次,说说家事,体验亲情,增进感情,其乐融融。在追忆和缅怀去世先人的时候,家人团聚,更能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亲情的可贵。
清明踏青有什么好处
1、改善血液循环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郊野春游,做些轻微活动,可以增强下肢肌肉和筋腱的活力,灵活百骇,使气血运转,冠状动脉血循环得到改善,是强心最佳法。
2、按摩人体脏器
清明时节,芳草萋萋,心恋崎岖,信步闲游,全身都会受到震荡,这种震荡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现沉淀物,加速里面渣滓的散退;有节奏的步行,低频、适度的颤动,对内脏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3、调整人体代谢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大地绿遍,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大气中的“长寿素”——阴离子较多,是调整人体代谢的天然“药物”,更是治疗精神紧张的理想“解毒剂”。
清明节踏青的由来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清明节,古人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主要是祈求人类的繁衍。
明清以来,踏青风俗亦然。《温州府志》记载:“清明扫墓而祭多有邀亲朋,拏舟击鼓铿金类游湖者。”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绿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兴致勃勃结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放风筝。特别是从清乾隆年间起,所修的许多地方志和地方文献中都记载了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的情景。直到今天,春游踏青活动仍为人们所喜爱。
踏青是什么节日的风俗教案
踏青是清明节的节日风俗。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踏青的起源,也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即夏代之前的仍处于母系氏族的男女择偶制度,当时未有婚娶,实行的是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的季节性的群婚制度。后来发展到对偶婚,进入父系社会又有了婚娶之礼,出现了父系家庭。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被寒风禁锢在屋内的青年男女们迎来春天,迎来繁忙的耕种、生产生恬,同时也有了择偶相配、生育的需求。这样人们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农业丰收之后,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时男女互相择偶,歌舞欢会,然后相配。当时,踏青的古俗是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的:迎来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则求偶,要春嬉、欢会、歌舞、放纵。另外还有跳傩驱疫、求雨雩礼等活。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呢?
因为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清明节为什么要去踏青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这样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陶冶情操,又促进了身心的健康。 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清明节踏青寓意着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ngyan/2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