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三月三风俗如下:
1、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
2、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3、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4、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黎族三月三节图片
每年的三月三是一些少数民族比较重要的节日,在这天,少数民族的人会穿着节日的服饰庆祝这个节日。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那么,黎族的三月三在什么时候吗,黎族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黎族的三月三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是海南省的民间传统节日,又被称为爱情节,是海南黎族人民,吊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的传统节日,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当地民族欢天喜地的庆祝节目,还有好多外地人也来感受这个节目的气氛。
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黎族人民就会穿着节日的服饰,挑着米酒,带上竹筒饭,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祭拜自己的先祖,用歌舞的形式来欢庆这个节日。青年男女还会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在里面寻找自己的爱情,一直到快要到天亮的时候,才会结束。三月三作为传统的节日,庆祝内容一般以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为基本的表演内容。在当地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月三这个节日是比较具有历史意义的,在这天,更多表达的是青年男女之间对于爱情的向往。
黎族过三月三吗
你好!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统节日。
由来:
"三月三"历史悠久,宋代史籍中就有与"三月三"相关的记载。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云:"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装束来游,携手并肩,互歌互答,名曰作剧。"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人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挑着山兰米酒,带上竹筒香饭,从四面八方汇集一起,或祭拜始祖,或三五成群相会、对歌、跳舞、吹奏乐器来欢庆佳节,青年男女更是借节狂欢,直到天将破晓。三月三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
第一种说法称,上古洪水时期,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无功而返。妹妹见找不到别人,就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了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结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这也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来历的传说。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许多年过去后,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两兄妹传宗接代的劳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山兰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后来,每逢三月三,黎族劳动人民都以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个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说法二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附近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都会在俄贤岭集会,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项活动逐年扩大并传播至海南各个黎胞居住区,在海南黎胞中形成盛大的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据说三月三是为了纪念黎族的远古祖先"黎母"诞生、庆祝黎族人民幸福吉祥、繁衍昌盛而举行的节日。
特色
每年农历三月三,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在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歌舞盛会。
内容
节日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来到五指山一带。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时,青年男子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
当夜晚来临,山坡上、河岸边,青年男女燃起熊熊篝火,姑娘们身着艳丽的七彩衣裙,手戴各式镯头,小伙子腰扎红巾、手执花伞,开始欢庆活动,在节奏明快的乐曲声中,跳起了古老独特的竹竿舞、银铃双刀舞、槟榔舞、打柴舞、打猎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男女青年各坐一边,互相倾诉爱慕之情,如果双方感情融洽,就相互赠送信物。姑娘们将亲手编织的七彩腰带系在小伙子腰间,小伙子则把耳铃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发钗插在阿妹的发髻上,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相会。
在这一天,黎族人民对歌、摔跤、拔河、射击、荡秋千,尽情地欢庆着,用歌声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赞美,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黎族三月三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庆祝内容也日益多样,但对歌、民间体育竞技、民族歌舞、婚俗表演仍是最基本的内容。
传承价值
三月三节是黎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黎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表现,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其民俗主要特色与价值是黎族生产、生活、娱乐等整体民俗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世人了解黎族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1984年,根据黎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三月三确定为黎族的传统节日。
现在每年三月三节,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簧火晚会、彩车比赛、花灯展览、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男女青年对歌、民族歌舞表演及经贸活动等。如今黎族三月三节成了丰富旅游产品、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盛会,每年都吸引数万国内外游客。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活动
三月三的风俗
1、壮族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会用植物的汁液和 糯米 混合,做五色 糯米 饭,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据说吃了这种饭可以身体健康。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除此之外,壮族在三月三还会有歌圩活动,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2、黎族
农历三月三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吉祥节日。天人们都要早早起床,妇女忙着舂山栏糯米,准备过节食品,姑娘们上山采撷染饭的树叶,男人们则合伙上山放狗打猎,下水抓鱼。家家户户杀鸡买肉备好酒,姑娘们穿上盛装,披金戴银,且歌且舞,欢庆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节。三亚、保亭、陵水等地的黎族人民每逢三月三节,人们以 猪头 、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甘什岭山洞等地祈求祖先赐平安。
3、布依族
三月三又是布依族的扫寨、祭山节,祭祀时,庙里和寨中都忌任何响声,不能说话。祭祀完后分吃祭品时,不能使汤、屑滴掉在衣裤上,否则以后上山砍柴做活,将受豺狼袭击,牲口将受到虎豹伤害。祭山这天,严禁外寨外乡人进寨。如果外人来踩山 ,祭山就不灵, 预示遭灾,要由踩山人负全部责任, 或出钱重新祭山。七月十五是鬼节 ,白族人在这天接祖宗,因此忌外出,否则路遇鬼魂,不吉利。
黎族三月三的意义
三月三是黎族和苗族人民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吉祥节日。关于黎族三月三的起源,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一对男女为了躲避洪灾,躲进大 葫芦 ,从昌化江口登上海南岛,尔后在这荒岛上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黎族人便将三月三这天定位节日,纪念先祖,
三亚、保亭、陵水等地的黎族,每逢三月三,人们以 猪头 、米酒和饭团为祭品,前往三亚落笔洞、甘什岭山洞等地祈求祖先赐平安。五指山地区的黎族过三月三时,在亩头家杀猪摆酒席,聚众敲锣打鼓欢跳祭祖舞蹈,庆贺春天带来的福气,为末怀孕的妇女招福魂,祝愿来日生儿育女。
以上就是关于黎族三月三的风俗,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的全部内容,以及三月三的风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ngyan/2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