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月饼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本文目录

月饼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那么大家知道月饼最早源自于哪个朝代吗?一起来看看吧!

月饼最早是哪个朝代 篇1

月饼最早是哪个朝代?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在宫廷中,月饼也成为常见食品,如《明实录·神宗实录》里就记载了皇帝十次赐给大臣月饼。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月饼的传说故事

月饼雏形——祝捷胡饼

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在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致使边境民不聊生。于是,唐高祖李渊命大将李靖北征突厥,以安定边境。李靖不负所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李靖大胜而归,唐高祖宴请群臣,分享这胜利的喜悦。当时适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明月当空。宴席上,有胡人进献胡饼祝捷,李渊看到圆圆的胡饼,再抬头仰望天空圆圆的月亮,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意思是说,应该邀请月中之神下凡来,和大家一起品尝胡饼的美味。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同品尝祝捷胡饼,一起赏月。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此而来。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夕月”的风俗,“夕月”就是拜月,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很早的时候,“月饼”的名字并不是“月饼”,其叫法有很多,如“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因为“祝捷胡饼”的故事,最流行的叫法当然是“胡饼”。那么“胡饼”是如何更名为“月饼”的呢?传说这还与杨贵妃有些渊源。

有一年中秋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花园凉亭一起吃月饼赏月。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词过于俗气,不够文雅,便想改一下名字。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改个什么名字好。这时,杨贵妃抬头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又看看手中同样圆圆的胡饼,便说:“改为‘月饼’可好?”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称赞,说:“好,这个名字好,既贴切又不失风雅,以后就叫它‘月饼’了!” “月饼”一名,由此而来。

其实,这个传说只是传说,与历史不符。史书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但是记载之中没有提到“月饼”二字。由此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还不叫“月饼”。

月饼和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末明初。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其中,朱元璋组织的反抗力量最为强大,遍布全国各地。但是,朝廷派重兵把守各路要塞,严密搜查过往行人,传递消息非常困难。

眼看起义的日期将近,可是还有一些起义军没有收到起义的通知,朱元璋很是着急。此时,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部属去厨房做一些饼子,把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中秋节晚上起义。到了中秋节当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朱元璋的起义军就大获全胜。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以后每年的中秋节,都要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成为节日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最早是哪个朝代 篇2

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周朝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京式糕点中有一种太师饼,据老糕点师傅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

云南昆明也有叫太师饼的风味小吃,配以一杯热茶食用,大有太师风度。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而为文人会友的必置佳品。

汉朝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朝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据说,中秋节流行的月饼即由胡饼而来。当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八月十五得胜归来。唐高祖李渊(一说唐太宗李世民)将胡人献的祝捷饼分食群臣,此后遂有中秋吃胡饼之俗。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此后遂有中秋吃胡饼之俗。

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尽管此说查无出处,但唐代八月十五有吃饼之俗确有记载。

宋朝

胡饼在宋朝皇室中很流行,称作宫饼,传入民间后,俗称小饼月团

网上有说,苏东坡有《月饼》诗: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应是讹传。

而实际是,苏东坡有《留别廉州张左藏》诗中云:

编灌以豆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是苏东坡在合浦居住时(元符三年7月8月、即1100年),对合浦猪仔饼的咏诵。诗中的编灌就是用一种灌木条编的小猪笼,笼里装着用黑豆做眼睛的猪仔饼,猪仔饼的身上还涂了各种颜色的涂料。有一种包馅儿的面点,还被宋朝皇帝吃出了名。当年还是北周大将的宋太祖赵匡胤,率军进攻南唐,在安徽寿县发生激战,因战事不利,操劳过度,赵匡胤茶饭不思,是当地一种带馅儿面点救了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此面点被称为大救驾。但这些似乎都和现今的月饼有所差异。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卷二十《饮食好尚纪略》: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西苑鹿藕。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乾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南宋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那时的月饼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物,后来才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元朝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后来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中秋夜,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或许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明朝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月饼,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

清朝

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慈禧一向都挺喜欢吃月饼的。不过,因为月饼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认为不雅,于是改名为月菜糕。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

就按照慈禧所定的三天来过中秋,这是咸丰去世后,慈禧定下来的至于慈禧自己,自然要比所有人都高等,于是慈禧给自己定的中秋节,总共有五天,就是从八月十三到八月十七。

月饼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

导读:中秋节就要到了,大家对这个节日绝对熟悉,因为我们每年都在隆重度过,每年都会吃月饼,月饼的花样特别多,吃月饼的讲究更是不少。那么,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中秋月饼起源哪个朝代呢?想知道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元顺帝末年,颍州刘福通及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起义,闹得朝廷佬心神不宁,坐卧不安。为了巩固统治,他们一面派兵压制起义军,一面派家鞑子到各家各户进行控制,大伙儿被卡得苦不堪言。

对于汉人来说,元代其实是外族,及蒙古人对汉人的统治。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对汉人的统治方法是由一名蒙古士兵负责管理30-50户汉民。及相当于后来的保长里长。他们对他们管辖下的汉民家庭有着极大的特权和随意性。比如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所以汉人不得拥有兵器,甚至切连菜刀都是10户才能有一把,而且都得由他保存用时去领,用后即还。

中秋月饼起源哪个朝代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天宝初年的一个中秋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开元天宝遗事》)。大约蓬莱池畔没有一个望月的最佳之处,皇帝不高兴。这还不要紧,要紧的是一个胡人给先人高祖送来的圆饼一直叫做“胡饼”,这名字也不怎么好听,玄宗的赏月乏味极了。杨贵妃本来就是一个很有才情的人物,情急之下,她仰望明月,智由心生,随口说出“月饼”这个名字。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节吃月饼注意什么

1、不宜多吃

月饼的糖分和油脂含量都很高。一个中等大小的月饼所含的热量就超过了两碗米饭,即使是素馅料的水果、蔬菜馅月饼,其外皮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同样高。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所以,吃月饼一天别超过一个,最好是一起分食。

2、月饼不宜晚上吃

月饼属于“三高”食品。晚上人体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变慢,晚上吃月饼会增加肠胃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不宜晚上吃月饼,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3、月饼不宜当早餐

月饼是高糖食品,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早餐吃月饼可能会一上午都出现胃反酸的情况。

3、无糖月饼也有糖

“无糖月饼”近几年来颇为流行,声称其不含糖分,糖尿病人也可以吃。实际上,“无糖”并非真的无糖,只是商家用果糖、海藻糖等糖源代替了蔗糖,有的则是用木糖醇等人工甜味剂来替代。但是,月饼外皮中的面粉本身就是糖类,月饼馅料也含有糖分,这些都可以转化成葡萄糖,食用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所以,虽然无糖月饼中不添加蔗糖,但它依然是高脂、高热量食物,不可多吃。

4、糖尿病人不宜吃月饼

月饼中的糖分和油脂含量极高,吃多了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月饼。如果确实要吃,建议将月饼分成4块或8块,每次吃一小块就可以,既能品尝美味,又无需担心血糖过快升高。

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吃月饼

对于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吃太多月饼,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血液粘度上升,血流速度变慢,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塞。

6、胆囊炎、胆结石病人不宜吃月饼

月饼是极为油腻的食品,其油脂和胆固醇含量相当高,胆囊炎、胆结石病患者食用月饼后会刺激胆囊排出更多的胆汁参与消化,可能引起胆囊急剧收缩,容易导致胆囊内的结石堵塞胆管,从而诱发胆绞痛,还可能导致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7、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月饼不易消化,还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患者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不可贪多,以免加重病情。

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

中秋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第一个做出来的没有记载。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中秋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中秋节吃月饼是从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

1、中秋吃月饼起源于唐代。

2、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3、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从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

以上就是关于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月饼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的全部内容,以及中秋节吃月饼是哪个朝代才有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ngyan/32668.html

(0)
上一篇 2023-01-20 下午1:31
下一篇 2023-01-20 下午1: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