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轮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多个区域在争分夺秒进行核酸检测,努力与病毒赛跑。众多医务人员火线支援,冲到核酸检测第一线。他们中有护士、一号难求的专家、科主任,在核酸检测时,有医务人员巧遇自己半个月未见的家人,采样的手却始终没有停下来。
这几天,上海市浦东医院老年科护士黄燕红领着她的小队,在浦东多个社区采样,前段时间因工作需要住在医院里,再加上采样工作忙,她已经两个星期没有回家,没看到孩子了。在惠南镇一个离家不远处的采样点,黄燕红的桌前坐定一个小男孩,一看,是自己的儿子!当她颤抖的声音喊出孩子名字时,孩子才认出来这个采样的“大白”是妈妈。
看到半个月没见的妈妈,小男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黄燕红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滋味,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咯噔咯噔的”。怕耽误检测核酸进度,孩子爸爸没让母子俩多说什么,就带着孩子静静地在边上站了一会,默默地离开了。
连日来,黄燕红就和同事一起核酸外采,接到任务,闻令而动,常常是凌晨四五点起床,六点出发,到后半夜才能结束工作。一组四人,一天要完成上千人的采样。而前几天的降温降雨更是对他们的体能提出了很大挑战。上海发布大风预警那天,黄燕红正好在临港采样,海风呼呼地吹,气温低加上风大,采样全程人几乎一直都在抖。
有了临港采样挨冻的经历后,第二天采样,黄燕红把暖宝宝从脖子贴到了腿,全身都被暖宝宝“包围着”,她说这是实践出真知。
要说一线采样苦不苦?真的苦!黄燕红说,“其实这两天都已经有点习惯了。我前面三天,我真的是连胳膊都抬不起,我同事说,他们做梦都在采样!”
为了加快采样速度,除了护士以外,确保门诊手术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浦东医院的医生、专家、科主任也都报名加入到核酸采样队伍中,骨科主任易诚青说,参与之后更体会到,看似简单的采样工作,背后是拼尽全力的努力和坚持,“很多孤寡老人、90岁以上行动不便的或者瘫痪在床的,医护人员需要上户,到楼道里面给他们采样,特别在下雨的时候,在村里就是高一脚低一脚走。”
前两天下大雨,医务人员很多的鞋子裤子全都湿透,有的人在现场摔倒受伤,都没撤下来。
因为任务摆在这里,必须往前冲!
接下来几天,黄燕红和同事们还将继续争分夺秒进行采样工作,暂时还不能与家人团聚。也会觉得疲惫,也会偶尔有抱怨,但坚持再坚持一下,是他们经常说的话。
采访时,黄燕红还想提醒采样的居民,一定要注意些细节——
准备好健康云登记码,已经使用过的登记码已经失效了,下次一定要再次登记,以免在现场无效登记,影响现场采样效率。
如果做核酸时是10:1混检或是5:1混检,分别以10个人或5个人为单位分为一个小组,很多人现场发现别的队人少了就排过去,“这就不对了,因为他的身份信息在这10个人或5个人的1个码里面,一定不能乱走,就排在1个队上,不要跑来跑去。”
无论采集咽拭子还是鼻拭子,有人可能会有不适的感觉,有些人在采样后直接清嗓子吐痰,这种行为既不文明又不安全,一定要避免!
让我们一起努力
一定跑得比病毒更快!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emeng/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