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里有明确的解释:
若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
唐僧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而且是转了十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元阳未泄。金蝉子为什么要转世人间修行?
上课不注意听讲。
如来讲法的时候,金蝉子精神溜号,没仔细听。金蝉子是如来的二徒弟 ,地位很高,几乎是无限的接近权力中心,如来佛祖也必定是很喜欢他的。所以金蝉子想听如来讲法,是相当容易的。这就出了问题,得到的太容易,不珍惜。对如来讲的法,不够重视,不够尊敬。容易得,等闲看。当一般学问对待了。
所以,如来把金蝉子贬到人间,安排他十万八千里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目的就是要他:不容易得,不再等闲看。如来的目的是让金蝉子历尽艰难险阻,疲劳饥饿、危险恐惧以及各种诱惑,这样得到的佛经,才能更珍惜。
然后我们读西游记,还有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也是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让孙悟空一个跟头,把佛经取走,传到东土大唐?这和徒弟们为什么不能背着唐僧飞是一个问题。
因为西天取经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就像我们的人生。重要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最后都得死……过于专注结果,忽略了享受、体会人生的过程,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西天取经,如来佛祖要的是过程,磨练学生,锻炼干部的过程。至于佛法传到东土,那是小事。而且锻炼的也不仅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都是之前有毛病,组织上要锻炼一下,提高一下。
目的就是让这师徒四人加马遭罪,还得把数凑够了。
最明显的是金角大王的章节。在这一段里,把孙悟空折磨够呛,自己偷着哭两回,最后好不容易把金角银角制服了,太上老君来了,说这是自己的童子。孙悟空指责他管教不严,结果老君说这都是观音菩萨安排的,求了他好几次,他才答应把两童子派下来。把孙悟空气的骂菩萨活该一辈子嫁不出去。这就是如来的态度,必须要吃够苦,遭够罪。没有困难,我们可以帮你制造困难。反正这个数你得凑够了。
西天取经路上的很多妖怪都是故意安排的演员。所以也不能简单的说有后台的妖怪都被领走了,没后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后台的妖怪本来就是领导安排下来的,目的就是折磨人。
这一篇的话,基本上都是流沙河的章节,孙悟空跟猪八戒讲的,我就是给翻译成了大白话,然后联系上前因后果再说一遍。
唐僧还是肉眼凡胎,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能力差,他们是看不清咋回事。孙悟空神通广大,知道前因后果,所以他也跟猪八戒说了,如来的目的就是要大家遭够罪,受够难,如果是背着唐僧飞过去,省事了,把这个罪给躲过去,如来也不会把佛经给咱们。就算这块飞过去了,少了一难,后面如来也得再给安排上新的。
这是根本。
然后才是技术上有难度。
猪八戒说了,神仙自己飞可以,背着唐僧这样的凡夫,跟背着泰山一样,飞不起来。到了灵山脚下有这样一个情节,师徒坐没底的船,看见水里有具尸体漂走了,唐僧一看是自己,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也跟着笑说:是你、是你,就是你。漂走的就是唐僧的肉体凡胎,再往前走的是唐僧的法身,这时候唐僧就能飞了,其他的神仙、金刚能架云带他飞。
西游记的作者是很严谨的,增加了唐僧脱凡胎的情节,后面金刚架云送唐僧回长安,再从长安飞回灵山,就说得通了。
在流沙河的时候孙悟空也讲了,妖怪抓凡夫,也不是背着飞,也飞不起来。妖怪抓人叫”摄”,把人在地上拖着跑,然后有烟雾掩护。唐僧动不动就被妖怪摄去,细节其实是很狼狈的,不是凭空给抓走,而是连拖带捞的,自己双脚在地面跟着紧倒腾。
不过这里也有例外,在无底洞就是耗子精背着唐僧飞出来。
背着飞,不是不行,也可以,充其量是有难度。
所以,唐僧不是不能被背起来飞,可以,前提是:遭罪、受难。被妖怪抓走,经历灾难,这在如来眼里是允许的。我们也可以推论,孙悟空这些徒弟也可以背着唐僧飞,但前提是倒着飞,往回飞,路重新走,重新遭罪,这也应该是可以的。
如果是偷奸耍滑,即便是不能直接背起来飞,而是想了其他办法,让唐僧省时省力,享福躲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来肯定会把游戏的难度调高100倍。
人这一辈子也都是一回事,都得把罪遭满了,数,都得凑够了,谁都躲不过去。
谢请。
妖怪捉唐僧都是用一个词:摄取。
何谓摄取,那就是刮风般的吹着带走,不是背着,也不是驮。
譬如说吧,唐僧是凡夫俗体,无法腾云驾雾,瞬间遨游千里,但他可以被大风、狂风吹着跑。
这就是区别。
徒弟们没办法带着唐僧一块腾云驾雾直接到西天拜佛取经,但妖怪可以使个法术,刮场风将唐僧给摄走。
当然啦,徒弟们也可以将唐僧这么摄着走,也就是把唐僧当一粒球,一路吹着走。
呵呵,相信这么对待唐僧,实在太不恭敬了,太有违尊师重道啦。
况且风也只能刮一阵子,时间有限,距离有限,费劲又狼狈,还是由唐长老骑白马比较妥当。
妖怪捉唐僧,都想吃他的肉啦,哪里还会去顾及唐僧的形象问题,找个机会,利用熟悉的地形,支开孙悟空,趁机将其摄走即可。
所以这也就是书中的猴子经常捉一把风来嗅嗅,看是不是里头夹带妖风,免得师傅在不留意便被妖风刮跑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emeng/698.html